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
在职博士报名电话
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说明
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心图片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博士资讯 > 正文

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新增博士招生指标80%用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

编辑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发布时间:2020-09-10
华北电力大学聚焦“双一流”建设 大力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
 
来源:华北电力大学
华北电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以思想教育为引领,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,聚焦一流学科建设,突出能源电力行业特色,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,努力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。
 
优化学科布局,打造特色学科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,以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,先后成立新能源学院、核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环境工程学院、能源互联网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,不断适应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,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。设置“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”“核电与动力工程”“能源环境工程”“能源互联网”和“人工智能”等交叉学科学位点,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,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,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“大电力”学科体系。大力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以电气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核心,按照“高峰、高原、支撑、交叉”四个层级,围绕能源电力转化、传输、存储和利用“产业链”,构筑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“学科链”,打造“链条式”“金字塔”结构的一流能源电力学科群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。
 
推进课程思政,深化协同育人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,从培养目标、培养方式和导师责任制等多方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将《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》设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程,并在入学教育、研究生课堂和导师指导等各个环节开展学术诚信教育。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每年带头给研究生上党课,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化、常态化。联合人民网推出课程思政专题系列公开课,学校党委书记带头做客人民网直播间,为广大师生作课程思政专题培训。持续开展“做新时代‘四有’好老师和‘四个引路人’”学习实践活动,设立20个课程思政理论研究项目、20个特色工作项目,不断推动“课程思政示范课”建设,形成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、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。
 
强化导师责任,提升指导能力。出台《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》《博士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确认办法》《硕士生导师资格遴选及招生确认办法》等制度,进一步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。将落实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等纳入研究生导师遴选、考核指标体系,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确定下一年度导师招生资格及招生名额,对考核不通过的导师实行停招、限招,实现导师队伍动态调整和不断优化。不断推进导师队伍培训常态化建设,将科学精神、学术诚信、学术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等纳入研究生导师年度培训,不断提升导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。实施青年教师“工程化”实践项目,依托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研究生工作站,通过在职工作、项目合作及实验室建设等方式,培育青年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,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。
 
推动交叉融合,创新培养模式。围绕传统优势学科,建立并完善直博、硕博连读、本硕博贯通等培养模式,探索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,单独制定电气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“本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”。围绕新兴交叉学科,设立“交叉学科”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,鼓励跨学科、跨院系和大团队、大项目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,2020年新增博士招生指标80%用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。与能源电力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90余家,聘任“外聘导师”和“产业导师”400余名,构建“两段式、双导师制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。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,设立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校企联合技术专题课,企业专家讲授学时占总学时的50%,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。设立“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”专项招生计划,与多家单位开展联合培养,并将人才招聘从传统的“招聘季”模式转变为“培育+招聘”的预录用新模式,实现校企双赢。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,荣获“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
 

完善监控体系,提高培养质量。建立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,在研究生招生、培养、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,分别设置监控节点并采取有效措施,严把质量关。在招生环节出台《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办法》,规范自命题工作。在培养环节建立分流退出机制,在课程教学、论文开题、中期考核、论文预答辩、学位资格审查等环节,实行导师、院系、研究生院三级审查制度,对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。在学位评定环节建立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分离制度,对通过论文答辩但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只发放毕业证,坚决挤掉“学位水分”。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,建立分学科、多维度的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,增加国家级项目、专利转化、智库成果、项目鉴定、科研获奖等多重指标,不断破除“唯论文”导向。健全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置机制,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处置流程以及注销学位信息、收回学位证书和导师停招等处置措施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诊断式自评估,编制《研究生毕业论文分析报告》《研究生学术论文分析报告》等,探索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评价和管理信息系统,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。

华北电力大学聚焦“双一流”建设 大力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
 
来源:华北电力大学
华北电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以思想教育为引领,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,聚焦一流学科建设,突出能源电力行业特色,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,努力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。
 
优化学科布局,打造特色学科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,以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,先后成立新能源学院、核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环境工程学院、能源互联网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,不断适应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,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。设置“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”“核电与动力工程”“能源环境工程”“能源互联网”和“人工智能”等交叉学科学位点,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,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,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“大电力”学科体系。大力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以电气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核心,按照“高峰、高原、支撑、交叉”四个层级,围绕能源电力转化、传输、存储和利用“产业链”,构筑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“学科链”,打造“链条式”“金字塔”结构的一流能源电力学科群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。
 
推进课程思政,深化协同育人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,从培养目标、培养方式和导师责任制等多方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将《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》设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程,并在入学教育、研究生课堂和导师指导等各个环节开展学术诚信教育。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每年带头给研究生上党课,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化、常态化。联合人民网推出课程思政专题系列公开课,学校党委书记带头做客人民网直播间,为广大师生作课程思政专题培训。持续开展“做新时代‘四有’好老师和‘四个引路人’”学习实践活动,设立20个课程思政理论研究项目、20个特色工作项目,不断推动“课程思政示范课”建设,形成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、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。
 
强化导师责任,提升指导能力。出台《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》《博士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确认办法》《硕士生导师资格遴选及招生确认办法》等制度,进一步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。将落实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等纳入研究生导师遴选、考核指标体系,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确定下一年度导师招生资格及招生名额,对考核不通过的导师实行停招、限招,实现导师队伍动态调整和不断优化。不断推进导师队伍培训常态化建设,将科学精神、学术诚信、学术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等纳入研究生导师年度培训,不断提升导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。实施青年教师“工程化”实践项目,依托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研究生工作站,通过在职工作、项目合作及实验室建设等方式,培育青年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,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。
 
推动交叉融合,创新培养模式。围绕传统优势学科,建立并完善直博、硕博连读、本硕博贯通等培养模式,探索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,单独制定电气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“本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方案”。围绕新兴交叉学科,设立“交叉学科”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,鼓励跨学科、跨院系和大团队、大项目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,2020年新增博士招生指标80%用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。与能源电力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90余家,聘任“外聘导师”和“产业导师”400余名,构建“两段式、双导师制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。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,设立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校企联合技术专题课,企业专家讲授学时占总学时的50%,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。设立“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”专项招生计划,与多家单位开展联合培养,并将人才招聘从传统的“招聘季”模式转变为“培育+招聘”的预录用新模式,实现校企双赢。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,荣获“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
 

完善监控体系,提高培养质量。建立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,在研究生招生、培养、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,分别设置监控节点并采取有效措施,严把质量关。在招生环节出台《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办法》,规范自命题工作。在培养环节建立分流退出机制,在课程教学、论文开题、中期考核、论文预答辩、学位资格审查等环节,实行导师、院系、研究生院三级审查制度,对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。在学位评定环节建立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分离制度,对通过论文答辩但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只发放毕业证,坚决挤掉“学位水分”。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,建立分学科、多维度的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,增加国家级项目、专利转化、智库成果、项目鉴定、科研获奖等多重指标,不断破除“唯论文”导向。健全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置机制,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处置流程以及注销学位信息、收回学位证书和导师停招等处置措施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诊断式自评估,编制《研究生毕业论文分析报告》《研究生学术论文分析报告》等,探索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评价和管理信息系统,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。

 
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会第一时间删除。
更多高校更多高校
浏览次数:10300次
中国社会科学院

浏览:7367次

中国科学院

浏览:6902次

北京师范大学

浏览:2191次

上海大学

浏览:1543次

中国政法大学

浏览:1431次

北京大学

浏览:1343次

上海交通大学

浏览:1236次

武汉大学

浏览:1168次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
浏览:1165次

ÔÏ¿ͷþϵͳ